曹刿论战读后感(曹刿论战读后感300字)

《曹刿论战》写的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它的作用堪比巨鹿之战,是齐鲁两国战略转折点。

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说明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在那时的春秋战国,曹刿毛遂自荐,取信于民,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令人敬佩,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关键人物——鲁庄公。

 


鲁庄公的所作所为


肉食者鄙,这是在鲁庄公的评价。有人问,他鄙在哪里呢?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他急于求战,至于攻击。

但如果没有了鲁庄公,一个山村野夫还会在历史的舞台上闪耀发光吗?在打了胜仗之后,他没有急于庆祝,只是“问其故”,不懂就问,虚心请教。

这样的鲁庄公虽鄙,但他又并非是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会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真知而不耻下问。

在今天,鲁庄公的所作所为,不使人倍感敬佩吗?

 


曹刿的高尚品质


对于曹刿,他能站在鲁庄公面前献计,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即使同乡人劝他,他也仍然去了,我相信他的心里一定在想:天下之事,匹夫有责。

而且我们不得不说他胆子大到了极点,面对一代君王,仍然措辞辛辣:小惠未变,小信未孚。

他有勇有谋,在面对齐国强大兵力时,一件农夫,没有被齐国震慑,依然镇定自若。在鲁庄公要击鼓时,叫住了他。等到敌人“三鼓”而后鼓,以养我君之锐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抓住了一个很好的进攻时机——彼竭我盈。

在齐国退兵后,鲁庄公要追击时,叫住了他,下视其辙,见其辙乱旗靡,才叫他们去追。这一次他也抓住了一次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由此可见它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是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军事家。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我的领悟


学了曹刿论战,使我深思的还有一点:面临任何一件事,都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把目光放远一些,如曹刿一般:“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将小细节也考虑周全。

目光与成功不可分割,“鼠目寸光”者只求眼前的安逸,追求蝇头小利,成不了大器;而目光长远者,往往独具慧眼,将成功牢牢握在手中,他们迎刃而行,力排众难,终成大事。

曹刿论战读后感(曹刿论战读后感300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