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卷(教师版)值得收藏

九下古诗文默写训练

一、古诗文上下句默写

《渔家傲·秋思》

1、塞下秋来风景异, 。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里, 。

3、 ,燕然未 归无 。

4、 ,人不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为报倾城随太守, , 。

2、持节云中, ?

3、 ,西北望,射天狼。

4、酒 。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醉里挑灯看 , 。

2、八百里分 ,五十弦翻塞外声, 。

3、马 ,弓如霹雳弦惊。

4、 , 。可怜白发生!

《满江红》

1、 ,秋容如拭。

2、四面歌残终破楚, 。

3、身不得,男儿列, , 。

4、俗子胸襟谁识我? 。

5、莽红尘, ? !

《定风波》

1、莫听穿林打叶声, 。

2、 ,谁怕? 。

3、 春风吹酒醒,微冷, 。

4、 ,归去,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 ,吹笛到天明。

2、 ,此身虽在堪惊。

3、古今多少事,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 ,飞镜又重磨。

2、把酒问 娥: , ?

3、乘风好去, , 。

4、 ,人道是, 。

《浣溪沙》(纳兰性德)

1、身向云山那 行, , !

2、 ,半 斜日旧关城。 !

《十五从军征》

1、遥看是君家, 。

2、 , 从梁上飞。

3、中庭生旅谷, 。

4、 谷持作饭, 。

5、出门东向看,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2、散入珠帘湿罗幕, 。

3、 ,愁云惨淡万里凝。

4、中军置酒饮归客, 。

5、 ,风掣红旗冻不翻。

6、轮台东门送君去, 。

7、山回路转不见君,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何处望神州? 。

2、 ?悠悠。 。

3、年少万兜鍪, 。

4、天下英雄谁敌手? 。 。

《过零丁洋》

1、 ,干戈寥落四周星。

2、山河破碎风飘絮, 。

3、惶恐滩头说惶恐, 。

4、人生自古谁无死? 。

《山坡羊·潼关怀古》

1、 , ,山河表里潼关路。

2、望西都, 。

3、兴, ; , 。

《南安军》

1、 ,风雨湿征衣。

2、出岭同谁出? !

3、 ,城郭一时非。

4、饿死真吾志, 。

《别云间》

1、三年羁旅客, 。

2、 ,谁言天地宽。

3、已知泉路近, 。

4、毅魄归来日, 。

《山坡羊·骊山怀古》

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

2、只见草萧疏, 。 。

3、列国周齐秦汉楚。 , ;输, 。

《朝天子·咏喇叭》

1、喇叭,唢呐, 。

2、 ,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3、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 !

《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

《曹刿论战》

1.小大之狱, ,必以情。

2. ,再而衰,三而竭。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

,受上赏; 受中赏; , 受下赏。

《出师表》

1. ,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奉命于危难之间。

3. ,不宜异同。

《送东阳马生序》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或遇其叱咄, , ,不敢出一一言以复; , 。

2.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4.《渔家傲·秋思》中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渲染边塞的悲凉的诗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6.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背景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诗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9.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10.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几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落魄英雄)的形象的诗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6.秋瑾的《满江红》中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写出词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7.秋瑾的《满江红》中“ 为篱下黄花开遍 ”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8.秋瑾在《满江红》中引用典故,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9.《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20.《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21.《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22.《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2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

25.《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26.《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而把目光转向历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的词句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2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同时表达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以景语来代替叙事抒情的词句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28.《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29.《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3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

3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

33.《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34.《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静景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写近景、动景的诗句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35.《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36.《十五从军征》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38.《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3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40.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4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4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夸张、正面写冷)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互文、侧面写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44.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4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46.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4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50.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5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4.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

55.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

56.《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57.《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

58.《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59.《别云间》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60.《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61.夏完淳的《别云间》中,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的句子就: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62.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

63.《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

64.《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

65.《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66.《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军听 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67. 《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8. 《鱼我所欲也》中,为什么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69.《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 ),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70.《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1.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性本善)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2.《鱼我所欲也》文 中 与 “ 嗟 来 之 食 ” 的 意 思 相 一 致 的 句 子

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3.《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4. 《鱼我所欲也》的 中 心 论 点 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5.《曹刿论战》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 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之时。

76.《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7. 《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80.《曹刿论战》中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1. 《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8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好局面。

8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 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而达到“战胜于朝廷”的目的句子是:虽欲言,无可进者。

9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入朝讽谏齐威王,认为齐威王被大臣和国内的人蒙蔽得很厉害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9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相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9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6.《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刘禅关于用人的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97.《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8.在《出师表》的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99.《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0.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显示刘禅公正严明的治理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一致。

102. 《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03.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04.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05.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跟将军向宠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的稳定局面。

106.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南方平定,兵员装备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回到旧都。

107. 《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刘禅能自行谋划,“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切追念先主临终留下的教诲。

114.《送东阳马生序》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5.《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 “勤”的句子: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16.《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艰” 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