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的合规要点及法律风险分析)

对于商业特许经营,国家先后出台了《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这些办法为规范特许经营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以上管理办法和制度,特梳理出商业特许经营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合规点和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任和风险。

一、商业特许经营合规要点

1、合格的特许人

根据《条例》第七条规定,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

2.特许人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

3.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业务培训、提供经营指导和技术支持等服务的能力。

2、特许经营备案

根据《条例》第八条规定,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向商务部门备案。除此之外,特许人还必须每年向备案部门报告开展特许经营活动的有关情况。

3、按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根据《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信息。该条款对于特许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时间、形式、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而第二十二条又详细地规定了各类信息。因此,特许人必须建立起模板性、流程性的信息披露体系,并对实时更新的重要经营管理信息建立动态披露机制,以形成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的合规要点及法律风险分析)

二、法律责任及风险

1、特许经营中特许人不具备条件

1.1个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根据《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1.2特许人不具备两店一年条件

根据《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特许人不具备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这个条件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2、未按规定办理特许经营备案

2.1行政责任

依照《备案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特许人未按照《条例》和《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备案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备案,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仍不备案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

依照《备案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特许人违反《备案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2.2民事风险

未进行商业特许经营备案不一定对特许经营合同效力造成影响,却可能会成为解除双方特许经营合同的事由之一。

特许人是否拥有两个及以上且经营时间超过一年的直营店、是否在商务部门进行备案会直接影响到被特许人对特许人的资质、经营实力和加盟项目前景的判断和认知。如果特许人并没有如实告知备案事项,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后来合同目的的实现。

3、违反信息披露义务

3.1赋予解除权,需承担赔偿

被特许人要求法院依法解除特许经营合同最常用的理由之一,即:在特许经营合同签订前,特许人未充分尽到信息披露的义务,导致被特许人在未真实、准确、完整获知项目重要信息的情况下签订了特许经营合同。

若这一理由成立,不仅特许经营合同将被解除,特许人要向被特许人退还合同未履行部分的费用,被特许人还可能依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要求特许人承担“故意隐瞒与订立特许经营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而给被特许人造成的损失。

3.2被处罚,影响特许经营稳定

如果特许人不予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将面临行政处罚。轻者,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重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商业特许经营是企业拓展品牌的最佳实践,随之而来也存在不少风险,我们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特许经营备案的重要性,积极进行商业特许经营备案,合规合法的开展特许经营活动,既可提前规避风险,又避免了后续补救而带来的高昂费用的支出,降低企业拓展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