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在狱咏蝉原文(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原文(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

骆宾王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官,后来被贬到边疆从军,这段时间他写过不少边塞诗。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41岁时,被调回长安做了侍御史。

当时,唐高宗李治得了风眩症,头晕头痛,目不能视,皇后武则天就乘机插手朝政,想自己掌权。武则天不知突破了多少规矩和底线,而这些规矩和底线恰恰被骆宾王这样的士人所不容,作为侍御史,监察官员,他居然监察到武则天头上了,觉得女人不能掌权,就经常上书武则天,希望她就此止步。结果就有人见风使舵,乘机诬陷骆宾王贪污。监察官员自己贪赃枉法,那可不得了,自然应重罚,于是被抓,关在了大理寺。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这首《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写了什么呢?首联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所谓西陆,就是秋天。东陆指春天,南陆指夏天,北陆指冬天。南冠,即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骆宾王在监狱中听到秋蝉哀鸣,就引起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所以首联是中国古诗中起兴的手法,以蝉对人,以蝉引人。

接下来,看颔联: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两句意思是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我骆宾王当年也曾意气风发,像蝉那样高歌,可如今,两鬓斑白,一事无成也就罢了,居然还在狱中写起了诗。”少年才子监狱老,这是何等的悲哀。当年卓文君慧眼识英雄,排除流言蜚语,执意嫁给司马相如,谁曾想司马相如富贵之后用情不专,要抛弃卓文君,卓文君愤而创作出《白头吟》。古代有用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的传统。骆宾王用白头吟典故,是想说,就像司马相如辜负了卓文君的爱情一样,朝廷也辜负了我对国家的一片赤诚。自己尽忠为国,却深陷监狱,不是不堪吗?

颈联,写蝉的生存艰苦: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是用比的手法写作者自己,事业被阻止,声音被压制。他的蝉是有翅难飞,有声难响,自己是有志难伸,这秋日悲鸣的蝉正如陌路呼号的诗人,人就是蝉,蝉就是人,蝉和人融为了一体。

尾联道: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里有比的一面,也有直抒胸臆的一面。无人信高洁,首先仍然是在讲蝉,蝉远离世俗,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清心寡欲,可是谁信呢?同样,诗人也像蝉一样,立生修行,清清白白,可是,他的高洁又有谁信呢。这是以蝉比人。“谁为表予心”,蝉的心思我还能懂,可是我的心思谁懂呢,我被诬陷的冤屈,我世无知音的寂寞,谁能理解呢?

骆宾王最后找到知音了吗,似乎找到了。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临朝称制。这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表达了对武则天的不满。

据说,武则天读完这篇文章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感叹道:“骆宾王这么有才,却没得到重用,这是当朝宰相的失误啊!”遂命人去找。然而,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也失踪了。骆宾王的行踪成了千古之谜,有人说骆宾王死于乱军之中,《唐才子传》说他出家做了和尚,还曾经指导宋之问做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