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黄芪,红芪的区别(黄芪南芪和北芪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在纳闷,每次在看中医的时候,有黄芪、白芪、还听说过红芪,那这些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黄芪是中药名,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犹以陕北地区的子洲县产的子洲黄芪为佳,药用价值更好。子洲是全国著名的黄芪之乡,天芪黄芪生产基地就位于这里,这里土层深厚,黄土性土壤可耕性、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土壤PH值适合根部入药的药材生长。而且区域内无大工矿业,土壤中无重金属和工矿企业污染。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这一区域成为黄芪的适优地区。在2008年,绿色天然子洲黄芪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在国家六大中药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标准。

北芪,黄芪,红芪的区别(黄芪南芪和北芪有什么区别)

黄芪,根据生长地域来分,分为北芪和南芪,即长在北方的黄芪和长在南方的黄芪。北芪就是黄芪的一种。换言之,黄芪不一定是北芪,但北芪一定是黄芪。北芪性较温热,而南芪性较凉,它们的药用效果是有区别的。

而红芪色泽红润,药效温和,味道甘甜,其功效主要有益气补气升阳、利尿消肿等方面。生的红芪来治疗病症则主要治疗的是盗汗、浮肿等病症。

现在大家知道北芪、南芪、黄芪和红芪的区别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