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程序员失业(程序员35岁淘汰)

一名45岁程序员的求职困境引起了中年或临近中年人的广泛共鸣。这不,央视网也发文回应了,并解释这种现象为“结构性失业”。

5岁程序员失业(程序员35岁淘汰)"

啥是“结构性失业”?出于好奇,我赶紧到网上查了一下。

结构性失业:经济产业的每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供应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喜欢刨根问底的我又查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种类的失业,这一查还真的很长知识。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2)非自愿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3)隐蔽性失业等不同类型。

原来,这种结构性失业还属于“自愿性失业”大类里的一种。网上的解释比较专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以我粗浅的理解就是双方各自不对付。

这也就不难理解俞敏洪带领老师们转战直播带货,英语硕士送外卖了。

5岁程序员失业(程序员35岁淘汰)"

怎么理解这个“自愿”呢?

不好说。

我想起了一位在本地某大企业工作的朋友,他现在就处在“35岁焦虑”当中。

我问他,你都当上部门经理了,还焦虑个啥,是怕被炒鱿鱼,还是惦记当高管?

他说,35岁以后就会越来越不被领导待见了,虽然不会开除你,但会给你安排一个很low的岗位,让你的进取心和收入都备受打击,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动离职了,这样的事他最近已经见过几个了。

5岁程序员失业(程序员35岁淘汰)"

这样的离职算不算“自愿”呢?如果因为找不到像以前一样的工作而处在失业状态的话,算不算“自愿”呢?

当然算。所以央视网给出的建议还是挺中肯的,要么放平心态,找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要么在选专业的时候就挑一个类似医生或律师那样的越老越吃香的工作。

人到中年再谈专业方向显然不太现实,而早早变成“看门大爷”又实在是下下之选,这也难怪中年人越来越有如履薄冰之感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