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和电视中常常看到什么六大门派的说法,据说这是中原武林中的名门正派。那么,在现实社会里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几大门派呢?还真有。有不少经过官方认可,确有武术研习传统和武术传承,流传至今还有传承人的门派。
一、少林派
源自河南登封县中岳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中土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寺建于北魏年间,据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代表佛门外家(沙门)武学。少林寺僧称少林功夫是神传,源于佛教信仰和修行。除嵩山少林外还流传有:北少林(现天津蓟县盘山少林)、南少林(福建少林)南北两大宗,民间传支派有俞(鱼)、孔、洪(红)三大家,有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韦陀门四大门之说,还有少林支派十八门之说。
少林派
释永信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法师,俗姓刘,名应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颖上人,自号皖颖上人。现为少林寺方丈,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武打小明星释小龙的师傅。是中国首个取得MBA学位的僧人。
二、武当派
源自湖北十堰(郧阳)丹江口武当山。代表道门内家武学。传祖师为元代至明初道人张三丰,或为伪托,存疑。现史载明确可考证的内家祖师为武当松溪派开创者——明代中叶的张松溪。流传有武当南北两大宗,八大支派之说,武当的其他支派门户众多,难以一一统计。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没有总掌教,只有道总。
武当派
钟云龙
钟云龙系武当山玄武派第十三代,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掌门大弟子、武当功夫的正宗传人。少林、武当、峨嵋功夫各有所长。武当功夫阴柔,少林刚猛。至于峨嵋派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峨眉派
源与四川嘉州(乐山)眉山县峨眉山。溶佛道武学为一体。尽管小说或电视中“峨眉山”多为道姑,在漫长的近二千年佛教历史中峨眉山没有女尼。
峨眉派
“峨眉山”官方没有统一掌门。和小说《陆小凤传奇》的所写的“峨嵋三英”、“峨嵋四秀”相似,在峨眉山习武群体中,也有着“峨眉七雄”的说法。他们均为峨眉山佛教协会俗家弟子,释通永为七人的师傅。峨眉武术介于武当、少林之间,紧凑、娇小、灵活成为其特点。实际上,峨眉武功强调气功与武术结合,包括点穴、擒拿锁臂。
四、青城派
源于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属于道家武学,于峨眉颇有渊源。旧说是峨眉支派,现已不被青城派认可,自认为有近2000年历史。
青城派
刘绥滨
刘绥滨道号:信玄,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四川省道教协会理事、中国武术七段 、世界传统武术联合会委员、世界武林联盟教授、世界武林联盟中国总会副会长等。他曾六次获得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国际及世界武术比赛冠亚军。
五、昆仑派
源自于青海昆仑山,属道家武学。传为元始天尊之十二弟子为昆仑十二祖师,几近于神话,自不可信。传是东晋时祖师铁棱道人创立。此为道门昆仑派。
昆仑派
周金生
周金生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父学武,后拜在一代武林宗师梁小天门下学艺。他的师爷是当年著名的大内高手,从师父那里得到了真传,后来他经过毕生的心血,创立了昆仑乾坤掌。他说:“武不能代表术,力大胜力小是武,力小胜力大是术,术不能代表道,道是最高的境界,以无力胜有力。”
六、崆峒派
源自甘肃平凉崆峒山。属道门武学,自称传于唐末,相传始祖剑侠飞虹子早年学艺少林寺,后入道门,于崆峒山修道习武,创立崆峒派,又名崆峒栖霞派。
崆峒派
白义海
白义海现为崆峒派(第十一代)掌派人, 中华崆峒武道联盟主席,联合国际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武警、特警功夫特聘教授等,少时跟随时任平凉武术协会主席的舅父马明星学习传统武术;后拜西北崆峒武术名家兰振清学习飞龙刀、双刀进枪对练、剑、弹腿功、小洪拳、母子拳、崆峒对练、双鞭进枪、金钟罩、硬气功、街头防暴术、擒拿等;1995年拜东渡回国的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为师,系统的学习了崆峒派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