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舅家拜年,随后根据亲戚关系的远近,重要程度而安排,拜年时间越早显得关系越紧密,越隆重,另外拜年须带礼物,主要以花馍为主,也可以带烟酒果品。用完餐后从亲戚家离开时需要见主,即向祖宗影像、牌位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
二是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拜年,主家招待来客也非常有讲究,根据来客身份不同及主家辈分高低而确定招待标准,最高级别为十全席,然后依次降为八碗、六碗、四碗,四碗一般为长辈给远房晚辈准备的招待饭菜。而遇到新出嫁的女儿及新女婿,则一般招待标准为十碗,新女婿来家后上炕用餐需脱鞋,这时候家里的晚辈、同辈,甚至于长辈会将新女婿的鞋帽藏起来,等新女婿拿红包来赎回,这个称之为“戏女婿”。
讲究初七不出门,因此初七这天基本不进行互访活动。 古时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人日要尊敬每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天训孩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
过年走亲戚的礼物有讲究
首先如果去叔伯、舅舅家,礼物要带得重一些。现在走亲访友一般没有这么多讲究,但礼物是一定要带的,水果、牛奶等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第二走姑姑、阿姨家,礼物就相对较轻,带一些点心糖果就可以,下午返回家时也可以带回一些礼物作为回礼,这也表示长辈对晚辈来拜年的喜爱。
第三走亲戚带的礼物不能太贵重,拜年的礼物要求既能拿的出手,又能表达自己的心意,投长辈的喜好带一些小工艺品也是可以的。如果家中有比自己小辈分的孩子,那么也要准备一些红包,并写上祝福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别人送的拜年礼品,不适合转送给别人,这样是把自己的福气外送,既不真诚,对自身气运影响也不好。
拜年忌讳有哪些?
1、走亲戚必须送礼
春节走亲戚可不比平时,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因而走亲戚时必须要购买礼物才行。
2、送礼有忌讳
送礼是一方面,但礼品的选择是一方面,可送上烟酒、饮品,但不能送“钟”、送“伞”、送“梨”,且在挑选礼品时,尽量双数,毕竟好事成双。
3、拜年时间要约定
在拜年前,一定要提前约好时间,毕竟每个家庭都有不少亲友,为避免撞到一起,应提前约定好,这样对方也能好生招待。

4、穿着有讲究
在拜年前,也要对自己的穿着上特别重视,忌讳穿白色衣服,可以穿喜庆点的衣服出门。当然,也不能穿礼服、西服等太正式的衣服。
5、聊天别揭疤
亲友之间沟通时,就算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也不能提及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不然春节的喜悦气氛也会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