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造成孩子玻璃心的原因解析)

究其原因:逆商低,抗挫折能力弱!如果说情商是和他人相处的能力,那么逆商,就是和自己相处的能力。现在很多父母都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却忘记关注孩子的逆商,其实比起如何提高他们的分数,如何跟同学、领导打交道,我们更应该教给他们,如何跟自己相处。

有位妈妈说,她家孩子今年6岁,男孩,无论做什么都要第一,只要不是第一,或感到自己没有赢,就会情绪失控,哭闹不止。在家里家人都尽量让着孩子,凡事都让他赢,可到了学校孩子经常因为输赢问题起情绪。同时,这位妈妈也担心家人这种“总让孩子赢”的方式,会不会让孩子没有抗挫折能力或者输不起。

另一位妈妈说,她家是女孩,7岁,孩子比较内向、胆小,凡事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犯错,刚上小学时的第一个学期,课间从来不出去活动,因为担心下一节上课迟到。生活中妈妈也发现凡是有一点难度的事情,孩子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尝试,用心理学专业一点的词汇就是有比较严重的“畏难情绪”。

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家长都有类似上述两位妈妈的困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逆商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提升内在的力量感呢?

上述这两位妈妈提到的“输不起”和“畏难情绪”都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关,即心理学中所提到的“逆商AQ”。

“逆商AQ”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及情绪状态,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同样的打击,逆商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而逆商低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玻璃心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造成孩子玻璃心的原因解析)

 

一、“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抗挫折能力弱?”

亲自带过孩子的父母一定都会非常清晰的记得这样一些画面: 婴儿7、8个月左右,手部小肌肉稍灵活一点,就开始尝试着想要抢你喂他食物的勺子。当小家伙刚会走路时,会非常严肃地推开你想搀扶他的手,想要自己走......我们说每个孩子都具有这种天然的努力成长的动力,每个孩子都具有天然的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能力。

那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孩子的这份天然的能力越来越弱?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更恰当?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大人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给大家出一个情景测试题:某一天你正在专注地忙着自己手边的事情,一抬头突然发现2岁多的宝宝自己爬到了看上去有些危险的很高凳子上。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阻止孩子继续往上爬,防止危险的发生?

还是,快速走过去,帮孩子把稳凳子,协助他安全的完成探险任务?

我们每个人的反应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我们成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会一次次地教会孩子,当他遇到一些问题时,究竟该选择怎样做。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适度挫折”,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用了一个更易于理解的词“恰到好处的挫折”,什么是“恰到好处的挫折”,就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为孩子那份天然的探索需求提供足够好的外界支持环境,就像上述情景测试中选项B做出的反应,给孩子的好奇和探索提供一个安全的支点。

但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成人自身内在的心理安全感就是不足够的,所以,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出现过度保护,过度限制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会一次次阻碍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发展。

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玻璃心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造成孩子玻璃心的原因解析)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逆商如此重要,我们怎么培养孩子这种抗挫折及疏导自己不良情绪的能力呢。那么父母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1、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事物,应当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有时因为好奇心,想要体验一些“危险性”的任务,如炒菜做饭等,可以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让孩子去体验,或者把任务转移成难度较低的挑战,如拌一个凉菜。切忌一味用“你太小”“等你长大再说”“太危险”等语气来打击孩子的热情和信心。 “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这个是必须要告诉孩子的。父母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看得过重。不要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迎接挑战。

2、为孩子规划“可战胜困难”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性格特点,主动规划与设计“可战胜的困难”,避免孩子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障碍应该由小到大,由少逐渐增多,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这会一下子把孩子的自信心摧垮。孩子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感到委屈是难免的,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在孩子受挫后,对一般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不加理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然后振作起来;如果孩子情绪反应过度,父母要给予温情的鼓励以及必要的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及时摆脱失望、伤心等不良情绪,及时重拾信心。

3,直面问题是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关键

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难免会打碎杯碗盆瓶;学骑车会摔倒;买东西会买错。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犯错就终止孩子继续学习与成长。在孩子做错事时,不要着急责骂,应予以理解与鼓励,如 “别灰心,你比妈妈当年学得快多了”、“下次碰到这个问题如果这样做是不是就可以了呢”等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并引导孩子正视困难,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办法,当孩子下次改进时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引导孩子建立正向思维,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好的一面。

比如你带着孩子在公园玩,突然下雨了,如果你说:“哎,这个鬼天气,周末也不能好好玩一下。”你也许是无意,可传递出来的却是抱怨以及内心的烦躁与抗拒。不如换个说法:“平常都是晴天逛公园,今天下雨天在公园里走走,感觉很不一样哦!你有没有发现空气要清新很多、花草树木也显得有生机很多呢?

在孩子碰到挫折时,别一上来就责备:“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可以启发孩子正向思考:“这次虽然不是太理想,但你有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经验呢?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逐步养成正向思维的习惯,碰到问题懂得先去思考正面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干扰,有勇气从挫折中走出来。

4、创造孩子宣泄情绪的场景

在面对孩子情绪问题时,家长首先应当是做到共情,不管情绪问题是什么,应该表示知晓并接受这样的情绪。用“同理心”面对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他所面临的逆境在成人面前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却是莫大的打击,父母要用和孩子一样的心理去看待这件事。比如孩子养了许久的宠物突然丢失或死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父母和他一起悲伤的同时要告诉孩子生命的规律,帮他从悲伤中走出来,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顾。

面对孩子显著的负面情绪时,说教与劝导往往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更不能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上“软弱”“固执”等标签。可以创造一些宣泄情绪的情景:如陪孩子一起跑跑步、画画、打打小游戏、一起去看大海、看励志动画、去游乐场等等,让孩子感受到陪伴与关爱,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同时给予正面的激励。

5、拓展孩子的社交

长期独处缺乏社交的孩子容易偏激、孤僻、情感脆弱,家长要有意识地扩展孩子的社交,如多参加校园或者社会活动;参加公众表演;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体会人和人的相处会出现各种摩擦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6、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以身作则: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家长是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其每一次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事迹记录下来,当面临挫折时孩子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快速重拾信心。

玻璃心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造成孩子玻璃心的原因解析)

三、挫折教育的重点

1、让孩子的心里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支援,无论发生什么都能包容他给他支持的家庭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压力来源甚至是麻烦来源。有不少孩子都有过无颜面对父母的想法的。

2、让孩子养成向前看的习惯,即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要马上开始分析目前状况、解决方法,只要不是沉溺于挫折之中情绪就不会过于低落,失败和挫折的原因可以在缓过气了之后再分析。

让坏事发生,坏事是孩子成长的训练场,是孩子学习经验、形成应对技能和抗挫力、复原力的最好机会。错误,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玻璃心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造成孩子玻璃心的原因解析)

 

结束语:

智商和情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而逆商则决定了人生的格局和高度。逆商越高的人,成功机会越大,幸福感越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