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简介)

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们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古代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简介)

三国演义

西普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异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中唐史学家刘之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末死的故事已“得知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虐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经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剧“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术三国故事的作品。

[大刘备] [骂吕布]等。

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书是民间传说中。

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像,下栏正文。全书以司马仲相断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逝。从平话的内容结构来看,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不太符合证史记载,人名地名多寥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术作品。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