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流行一个词汇叫“鸡娃”,意思就是那些望子成龙的虎爸虎妈,不断给自己子女都在给自己的娃打“鸡血”,激励孩子上进,让孩子去拼搏。
我发现当年那些说读书没用,自己没读书不后悔的人,都在拼命“鸡娃”,考试分数出来了比谁都关心,各种补习班没少上。
虽然他们表面看不上读书这件事,其实是表象,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但又不想比读了书的人混得差。
因为在社会上吃过亏,知道读书重要性,只有把希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希望子女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有钱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子女也成为土豪,而是去获取到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资源。
比如高中名校的一个名额,重点大学的一纸通知书,不过那些后来有钱的人,比穷人更早觉悟,他们更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也会拿自己所有资源去促成这件事。
而穷人孩子一要靠思想早熟的觉悟,二要靠老黄牛般的努力,因为他们父母这一代在精神和知识上不足以引领他们,在资源上也只有用时间去弥补。
“鸡娃”已经成了社会一个普遍现象了,也是这个社会环境造成的,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落后,其实就是新一代的“进化论”:物尽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但只会更多倾向优秀的人,也决定了很多人会挤破脑袋去成为“二八定律”中的“二”,可实际上只要社会资源总量不变化,不断“鸡娃”只会完成不断的内「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