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比拼,除了才华,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心性,做事留一手,积蓄力量,以取得最终胜利为目标。
"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 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司马懿
乱世中的豪杰,往往都心怀天下,渴望一统霸业,三国群雄们当然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正是司马懿成了这个时代的终极大BOSS,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隐忍蛰伏。
司马懿是个很复杂的人,他有才华,善隐忍,坚毅而果敢,残忍而阴狠。他的才华,政可治国,武可带军。他两次带兵抗蜀,拖死了诸葛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同时作为对手,他又很欣赏甚至崇拜诸葛亮,赞叹其为天下奇才,这显示了他的胸襟。
他兵贵神速千里奔袭擒孟达,这显示了他的果敢。他以屠城的方式平辽东,这显示了他的残忍。他装病发动高平陵之变,这显示了他的坚韧而隐忍。司马懿能活到七十多岁,这在三国那个年代实属不易,也说明他养生做的不错!
司马家世代都是高官,楚汉相争时,也没有站错队,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这一代,已经是首都洛阳的市长了。司马懿是司马防的二公子,晋书评价是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司马懿生于灵帝时期,179年,黄巾起义的前夜。很有意思的是,这一年,还出生了两个同样有手段又个性古怪的奇才:法正和庞统。
所以我们看到,司马懿一不缺钱,二老爹和哥哥都很厉害,一家人情商都特别高,可以说是投了个好胎,开启了三国OL的简单模式。
有知识、有实力、有人脉、有声望,只需要观望一个好时机、好项目,出手投资就是了。
司马懿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曹操迎天子入许昌的时候,屡次请司马懿入幕,他是拒绝的,我们可以感觉到,司马懿自问才华横溢,第一次不接受曹操,本质上是觉得曹操没什么了不起,不值得自己辅佐,但是后面却被曹操三番五次打动,哪怕被威胁,也能被诚意感动,所以是过了这一关。
此时曹操54岁,早已完成组阁,即将统一北方。一家创业公司已然走到了D轮,按理说,司马懿该是分不到什么股权了。
曹操有那么多儿子,司马懿选择赌明天。
司马懿一开始并不受老总信任。
或许因为曹操的这份猜疑,司马懿在曹操死前一直既低调做人,又低调做事,没有什么作为。 他表面上很老实,背后却有许多小动作,他加入曹丕的小团伙,和他成为好基友。在曹丕、曹植争嫡之战中,司马懿继续押宝曹丕,并帮助即位后的曹丕迅速稳定局面,一时"纲纪丧事,内外肃然"。
司马懿在这条路上愉快的奔跑着。从他接受征辟,到曹操病死,只有八年时间。
司马懿总算是跟对了人,曹丕是个很重朋友情谊的人,登位后非常对得起这些老伙计。
这一年司马懿38岁,他熬死了曹操,迎来了曹丕,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五年内一路擢升至内僚第一重臣,在董事会的地位举足轻重,搭上登天之梯。
在曹丕面前他就是一个有智力的、能决断的、能提供最大帮助的谋臣。因为他鼎力支持,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曹丕病逝后,遗命的三个辅政大臣,就是宗室曹真、颍川代表陈群、河内人司马懿,司马懿终于走到了人生高峰。
有一个重要衔接,在曹丕临终前,他把曹睿托付给司马懿。
明帝曹睿时代,司马懿已经成为国家重臣了,在明帝时代主持军政大事就是司马懿。
后来曹睿把曹芳托给两个人,司马懿和曹爽。曹爽是曹氏宗室,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从曹睿的角度来说,他这样考虑也很周全。一个是自家人,一个是最能干的人,有这两个人来辅佐自己的孩子,稳当。
曹爽和司马懿相处的怎么样?
皇帝是一个小孩子,所以皇权是一个虚位,那国家大权就转移到两个人手里,谁来掌握这个大权?就构成两个人之间的纷争。
司马懿在和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
司马懿、曹爽矛盾的激化,正始九年(248年)三月,曹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
最终导致司马懿趁曹爽拜谒高平陵(魏明帝陵)的机会,在洛阳城内发动政变,借太后的名义罢黜曹爽,独揽曹魏大权,这就是历史上的高平陵事变。这次事变之后,独掌朝政的政治地位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的传递,最终达成司马氏废魏立晋的改朝换代。"
司马懿服务曹家一辈子,在七十岁高龄,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有关司马懿何时起了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史家并没有定论。我们只知道,"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的弟弟和儿子,是整盘棋中的关键人物。
人常说"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社会不按常规运转,机会就出乎意料地来了。司马懿在当时就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
熬死三代老板,司马懿已经是四代老臣。长寿的司马家,终于等来了胜利的曙光。
天下是曹家的,不过,终究是司马家的。
怪只怪,曹操的继任者们,一个比一个死得早。正如创业团队忌讳频繁更换CEO,一个新政权也怕皇帝不长寿。四朝元老司马懿,年复一年苦心经营完美人设,就是为了钻这个空子。
在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司马懿洞察人心,以古稀高寿熬过曹家四代人准备了一生。在舍得之间,求仁方能得仁。能舍得付出满盘皆输,就有为子孙后裔打下王超帝王之业根基的筹码。
司马懿能为心中所需,而不断砥砺前行一生戎马倥偬付出忠诚与功勋的代价。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的成或败,你像道家所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想要取得成就,而不愿付出代价。要考虑所有的方案,预谋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然后就是竭尽人事,剩下的就是安天命了。
心存畏惧,敬畏对手,命格方能长久。熬到三国可以匹敌的对手全都入黄泉,而后继无人可以抗衡,方可厚积薄发。
从司马懿反观我们自身,特别是对于年轻的90后一代,浮躁和急功急利的心态真的害人不浅,需要学一学司马懿这份人生态度,对于人生劲敌,不能急于鱼死网破,而是要静待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