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小橘灯的读后感(冰心写的小橘灯的主要内容)

念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有冰心的《小橘灯》。回忆起来,已经不甚了了,只是依稀记得,“仄仄”二字有点新奇,当时还注了音。而且当时的课本中似乎没有关于女孩父亲王春林的相关内容,——也许是我记错了。

30年前,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用平视的眼光看文中的女孩,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感触;30年后重读,我已是孩子的父亲,用成人的眼光看女孩,感慨万千。

冰心小橘灯的读后感(冰心写的小橘灯的主要内容)

小橘灯

感慨于女孩的沉着老练,感慨于女孩的懂事,感慨于女孩的命运。作为一个父亲,我对她生出了许多怜惜。

女孩处事是那么沉着干练。八九岁,就在夜间独自外出打电话请大夫,而对“我”的询问,也应答从容,有板有眼,丝毫不乱。等“我”提着橘子来看望女孩一家时,女孩让座,答话,剥橘,制灯,赠别,不卑不亢,不喜不悲,那么娴熟,那么自然。这在一个熟习交际的成人来说,自然不值一提,而在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可是多么难得!

女孩又是那么懂事。为人父母者都明白,当我们用“懂事”二字去赞赏一个孩子时,心中多少有些无奈,因为懂事意味着对成人世界规则的遵守,而我们的潜意识里,并不希望孩子完全地、过早地屈服于成人世界的规则。八九岁的孩子,大凡被父母好好保护着、宠爱着的,往往不会有这份懂事,而这个女孩,就早已谙熟了这些规则,早已懂事,可见她的生活是如何艰难。你看她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了干家务,请医生,懂得了待人接物,懂得了熟练地做橘灯。更难得的,“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这种对未来的展望心态与殷切祝愿,可是连许多成人都没有的。

如果了解了故事的背景,我们就不难明白,这种沉着老练与懂事,部分是艰难时代下,每一个人都会被迫产生的早熟。而女孩生于革命者的家庭,父亲失踪,母亲病危,自然又更多了一份生活重担下的不屈成长。有远见的父母或许早就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她的自理自立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下一代身上肩负着的不仅是自己、家庭的重任,还有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想到这里,我心里对女孩的命运的怜惜就少了许多,而生出了很多崇敬,因为,一切沉着干练与懂事的背后,都有着“相信未来”的信念,正如那一盏照亮黑暗的小橘灯。

冰心小橘灯的读后感(冰心写的小橘灯的主要内容)

小橘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