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求会认的生字(6个):
杂(zá)、篱(lí)、 徐(xú)
疏(shū )、 锄(chú) 、 剥(bō)
二、要求会写的生字(14个)
杂(zá)、稀(xī)、篱(lí)
蜻(qīnɡ)、蜓(tínɡ)、蝶(dié)
宿(sù)、徐(xú)、疏(shū)
茅(máo)、檐(yán)、翁(wēnɡ)
赖(lài)、剥(bō)
三、多音字
剥(bō)[ 剥夺 ] ;(bāo)[ 剥皮 ]
宿(sù)[ 宿舍 ]:(xiǔ)[ 一宿 ] ;
(xiù)[ 星宿 ]
四、要求掌握的词语
住宿、徐缓、篱笆、疏忽、蝴蝶、混杂、稀奇、蜻蜓、茅屋、屋檐、老翁、信赖、剥夺
五、课文内容
(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词语解释
(1)杂兴(xìnɡ):随兴而写的诗。
(2)肥:大。
(3)麦花:麦类的花。
(4)菜花:油菜花。
(5)惟:只。
(6)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2、诗文翻译
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了。
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篱笆墙外无人走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句解
前两句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写出了田园之美。
后两句运用衬托的写法,先是用“日长篱落无人过”衬托农民都干活去了,村庄里面静悄悄的;后又写蜻蜓、蛱蝶飞舞的动态,以动衬静,渲染出乡村宁静的氛围。
4、中心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反映了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
(二)宿新市徐公店
[ 宋 ]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词语解释
(1)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2)疏疏:稀疏。
(3)径:小路。
(4)阴:树荫。
(5)走:跑。
2、诗文翻译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3、句解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前两句运用静态描写,写了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径和刚长出新叶的树木,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后两句是动态描写,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乐场景,反映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4、中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田园风光图,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清平乐·村居
[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语解释
(1)清平乐(yuè):词牌名。
(2)村居:词题。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翁媪(ǎo):老翁和老妇。
(5)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6)卧:趴。
(7)织:编织。
(8)亡(wú)赖:同“无赖”,这指顽皮、淘气。
(9)吴音:这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2、诗文翻译
一间矮小的茅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美好,那坐在一起聊天的白发老夫妇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正在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躺在溪边,剥食着刚刚摘下来的莲蓬。
3、句解
词,又称为长短句,一般分为两段,叫作上片和下片,或叫作上阙和下阙。
这首词的上阙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乡村美景图,一对老夫妇在悠闲地聊着天,生活非常惬意。
而下阙用白描的手法,直接陈述人、事、物,写出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4、中心
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幸福、和谐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